魅力梅州丨我在梅州修文物

时间:2025-01-13 05:49:29 来源:时讯视界

“唰唰唰……”棕刷在微湿的魅力梅州宣纸上轻轻扫过,将宣纸与古籍之间多余的丨梅水分、气泡挤压出来,州修AG超玩会入口直至严丝合缝。文物来到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基地的魅力梅州每一天,这些细致动作,丨梅是州修古籍修复师孙磊的“日常”。

字画组修复师孙磊正在修复纸质文物。文物

今年5月挂牌成立的魅力梅州中国客家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基地包括字画、瓷器、丨梅木制三个修复小组。州修

“正在修复的文物古籍、契约文书是魅力梅州AG超玩会入口馆藏珍贵文物,因时间变迁,丨梅产生了酸化、州修糟朽等文物病害。”走进基地的字画修复室时,孙磊正在仔细观察珍贵古籍,一旁的墙面上贴满了修复好的纸质文物,有房契、婚书、拜师帖等等。“现在的文物修复技术主要是延续文物的生命,更好地保存历史信息。”据介绍,文博专业毕业的孙磊曾在新疆吐鲁番博物馆修文物,从事文物修复工作已有8年时间,其间参与修复的文物有五六百件。

字画修复室的墙面上贴满了修复好的房契、婚书、拜师帖等纸质文物。

给瓷器着色、修复的各种工具。

字画修复室旁边是陶瓷器修复室,陶瓷文物修复师赵钰正在给一件唐代水车窑执壶着色,手边放置的修复工具多达十余种。“水车窑是梅州最具代表性的瓷器之一。”赵钰刚拿到手中这件文物时,瓷器表面有污渍且釉质疏松,有些部位的釉面已脱落,坯体外露。经过表面清洗、加固、釉面封护、补全和上色等流程,使这件瓷器重焕光彩。

瓷器组修复师赵钰在给水车窑着色。

今年是赵钰从事古陶瓷修复的第十个年头。从文物修复专业毕业后,她先后在海南省博物馆、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等博物馆工作,今年来到梅州参与古陶瓷修复。“从事这一行,必须要有很强的文物保护意识、动手能力和一定的辨色能力,还要坐得住,因为我们通常一坐就是一整天。”赵钰介绍说,每一件文物都是独一无二的,使用的保护修复材料都可逆,不会对文物本身造成损坏,最终都可以还原到文物修复前的面貌。

木制组修复师高学峰正在进行官轿的修复工作。

在瓷器修复组旁边,一块长约2米的红色牌匾吸引了记者的目光。“这是同治皇帝授予清代官员叶舒华的圣旨匾,我们接手时发现有匾额开裂、脱色、虫蛀、缺损等症状,经过修复,目前已达到较好的展陈效果。”赵钰的老师、木制组修复师高学峰说。据介绍,高学峰曾在包头博物馆工作,从事考古和文物修复工作有30多年,参与了瓷器、青铜器、铁器、石制文物等的修复工作。在梅州的一个多月里,他先后完成了三块匾额、一顶官轿及四十多件木质文物的修复。

修复木质类珍贵文物活字粒。

陶瓷类珍贵文物修复前(右)和修复后(左)的对比。

据了解,今年,中国客家博物馆计划修复的文物包括馆藏陶瓷类珍贵文物24件(套),如唐代水车窑;纸质类珍贵文物28套(106件),包括书画、古籍和契约档案等;木质类珍贵文物93套(100件),如官轿、匾额、印书版和活字粒等。

对文物而言,每一次修复都是一次重生。“以前修复条件比较艰苦,材料、工具不足,大家都是凭经验自己动手修复。如今,现代技术与文物修复深度融合,大大提升了文物修复的效率和水平。”刚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荣休、多次获得国内文物修复奖项的修复师邓任生告诉记者,3D打印等新技术的运用,让文物修复更加科学精准,也减轻了文物修复师的工作强度,“修复一件文物,就是还原一段历史。希望接下来能修复更多文物,并将自己的经验技术传授给下一代,让文物重新‘活’起来。”

图片/视频:梅州日报记者 高讯

文字:梅州日报记者 李艳良 黄荣(实习生)

编辑:李舒宇

审核:蔡颜颜

推荐内容